近年来,宁阳经济开发区聚焦园区监管、企业转型、产业发展三大重点,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推进数字化融合创新,抢占数字化转型“智”高点,助力园区数字化提档升级。2023年,宁阳化工园区成功入选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试点)入库型园区。
一、构建“1+6”数智监管体系,打造安全环保新标杆
一是建成综合智慧监管平台。以园区全貌绘制蓝本,结合GIS 地图+3D 模型,接入园区基本信息、动态感知信息、上报与统计信息,开发安全环保实时监测、智慧安防、应急救援等六个子系统,最终在大屏上以“一张图”的形式直观展现安监、环保、安防、消防等重点领域的关键动态实况,实现“一键登录、一图到底、一制管控、一案应急”。
二是建成全维感知管控系统。在全省率先应用清华大学新型“水质指纹”监管技术,形成企业雨水口和排污口常规指标实时在线报警、海子河水质指纹采集实时监测分析、视频监控实时查看的多维度预警溯源,实现了对水环境监管的提前预警、快速溯源和高效应对。
三是建成安监实时监测预警系统。接入企业重大危险源与可燃气体泄漏等数据,在企业制高点、园区公共区域安装56台套远距离激光球型摄像机、高空热成像摄像机,实现高低空全方位的实时监控、智慧分析与预警报警,确保来源可循、去向可溯、状态可控,园区管控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二、构建“1+N”智改数转体系,激发企业运营新活力
一是高点谋划。利用宁阳县数字(华为)赋能中心,聘请泰山信息科技公司开展智能化诊断,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调研等方式,对园区企业“智改数转”需求进行全面摸排, 获得数字化改造需求100余项,全面推进机器换人智能化、全流程控制自动化、数据采集数字化、数据分析现代化、产业链控制智能化。
二是试点引领。发挥链主企业示范带动、产业整合作用,“一企一策”量身打造N个数字化改造方案,以点带面“ 主动转、全面转、加快转”。恒信高科建成集业务、办公、管理、安环、生产“五位一体”的数字孪生工厂,工作效率提升80%,综合效益提升2000万元,入选省DCMM试点单位、省首批产业链“数字经济总部”名单。
三是链式推动。在试点基础上,由单个企业向产业链扩展,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攻关,培强高端化工首位产业,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目前,已建成“智改数转”标杆工厂、晨星工厂10余家、智能工厂5家、数字化车间10个,全面提升园区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三、构建“1+3”数字赋能体系,提升产业发展新能级
一是首批启动“化工产业大脑”建设。依托园区良好产业基础,借助齐鲁工业大学算力优势,以产业数字化为主线,以数据资源和数字技术为基础,推动产业治理、服务、生态三大板块整体提升,实现制造应用、共性技术、产业协同、公共服务四大领域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产业资源协同配置效率,形成统一高效的化工产业创新平台,打造全省知名的化工产业数字化生态圈。
二是配备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投资10.95亿元,建成5.3公里公用管廊,提高园区内上下游企业之间原料、产品输送等环节综合利用水平,增加产业链粘性,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和安全风险。成立中京鼎特资源配置中心,汇聚数字生态及其上下游优质企业,形成以“气化岛、动力岛、环保岛”为核心的生态循环。其中,“气化岛”带动形成“合成氨—硝酸—硝基苯—橡胶助剂”产业链,产值规模可达35亿元以上;“环保岛”可实现4.88万吨危废、废液内部处理,节约企业成本3000多万元。
三是培强“智造”化工产业体系。推进产学研资源集聚融合创新,与北京化工大学、齐鲁工业大学联合建立中试基地和成果转化中心,筹建泰安市首家化工产业研究院。高端化工产业先后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下一步,宁阳经济开发区将继续坚持“产业数字化”发展方向,积极探索数字经济发展路径和模式,持续发力“数实融合”,力争将化工园区培育成为产业集聚水平高、辐射带动效应强的示范型数字经济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