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全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及过程
近年来,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产品加工大省,具有发展预制菜的基础和条件,预制菜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原料供应有保障,农产品加工企业多,配送能力强大。我省高度重视预制菜产业发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要抢抓当前预制菜产业发展“风口”。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立大食物观,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推动引导预制菜产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根据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研究制定我省支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
今年以来,省农业农村厅多次组织召开预制菜产业发展专题座谈会,开展实地调研,征求市场主体政策需求,征集有关省直部门、单位政策措施,并充分吸纳省政协委员预制菜提案建议,研究起草了《意见》(征求意见稿),经预制菜行业专家以及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研讨论证通过。经商请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单位会签,并履行风险评估、公平性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查等程序后,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议通过。
二、主要内容
在制定《意见》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将措施具体化、政策项目化,围绕生产、加工、流通、质量标准、科技研发推广等环节、领域,重点打造预制菜全产业链,争取支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立起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意见》共6个部分、16条具体措施。
一是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省委、省政府“走在前、开新局”总体部署,抢占预制菜产业发展制高点,打造产业高地和产业集群。到2025年,全省预制菜加工能力进一步提升、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品牌效应更加凸显,预制菜市场主体数量突破1万家、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万亿元。
二是建强全产业链。聚焦原料生产、预制菜加工、物流运输等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建设预制菜“生产--加工--流通”全产业链,提出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加工企业、发展冷链物流、推动产业集群集聚等4条措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梯次培育预制菜优质企业。到2025年,全省培育10家以上百亿级预制菜领军企业,建设具有山东特色的预制菜产业园30个。
三是拓展多维市场。围绕团体、个人等消费终端需求,发展山东特色预制菜产品和品牌,开拓预制菜消费市场,提出开发多元产品、打造特色品牌、加强产销对接等3条措施,培育预制菜“十大品牌、百强企业、千优产品”,推动预制菜销售模式创新,拓展预制菜线上线下消费市场。
四是构建标准体系。针对目前产业发展缺少行业标准、技术标准、安全监管标准的情况,提出研制预制菜标准体系、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等2条措施,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全产业链预制菜标准体系,保障预制菜食品安全,增强消费信心。
五是提升创新能力。围绕推动预制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撑,提出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培养产业人才、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研发等3条措施,提高山东预制菜产业的技术水平,增强预制菜产品核心竞争力。
六是强化政策保障。明确职责、压实责任、突出实效、推进落实,在组织领导、财政扶持、要素保障、宣传引导等4个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各类要素资源参与预制菜产业发展。
为做好预制菜产业发展工作,省里成立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协调机制,省政府分管领导同志任总召集人,统筹谋划全省预制菜产业发展布局、规划等事项,推动预制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推进全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预制菜是以农作物、畜禽、水产品等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采用现代化标准集中生产,经预加工的成品或者半成品,包括即食、即热、即烹、即配等食品。近年来,我省预制菜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立大食物观,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推动引导预制菜产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走在前、开新局”总体部署,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抢占预制菜产业发展制高点为目标,充分发挥我省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一批预制菜产业高地和产业集群,推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省预制菜加工能力进一步提升、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品牌效应更加凸显,预制菜市场主体数量突破1万家、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万亿元。
二、建强全产业链
(一)建设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按照“三品一标”要求,推进农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依托特色产业平台项目,实施“13+N”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方案,打造果菜菌茶、畜禽与屠宰、水产健康养殖等原料供应基地,提升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水平。支持预制菜企业通过自建基地、订单基地等方式,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模式,稳定原料供应,保障质量安全,提升品质水平。(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省畜牧局配合)
(二)培育壮大预制菜加工企业。支持大型企业集团牵头建设预制菜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建立完善智能化设计研发、生产加工、冷藏仓储、分拣配送体系,打造一批预制菜“领航型”龙头企业。强化优质中小企业培育,提高市场竞争力,逐步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创新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电商销售”“健康数据+营养配餐+私人订制”等模式,发展团餐、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支持符合条件的预制菜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发行债券,对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挂牌的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到2025年,培育10家以上百亿级预制菜领军企业,形成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畜牧局、山东证监局配合)
(三)支持发展冷链物流。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市、区)试点,向预制菜重点市、县(市、区)倾斜,建立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强化产地仓储服务。利用中央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资金,建设预制菜冷链仓储、加工、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冷链流通支撑能力,形成“冷藏设施-冷链企业-冷链区域中心”一体化冷链体系,构建“原料-车间-餐桌”全程冷链物流闭环。支持预制菜企业利用现有的冷链物流网络,拓展预制菜冷链物流服务渠道。(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配合)
(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引导各地打造预制菜产业园区,鼓励预制菜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集中入园发展。着力打造寿光蔬菜、沿黄肉牛、沿黄小麦、沿黄大豆、山东大花生等国家级产业集群,建设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群,开展技术协同攻关、产品协作配套、品牌共建共有,放大预制菜产业集聚效应。加快建设中国(青岛)、中国(潍坊)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和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等国家级食品产业园。到2025年,全省建设具有山东特色的预制菜产业园30个。(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畜牧局配合)
三、拓展多维市场
(五)开发多元产品。适应消费市场需求,推动传统菜肴、地方特色食品与现代化、标准化生产技术结合,挖掘“鲁菜”资源优势,丰富预制菜产品种类。支持预制菜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依托“鲁菜师傅”等专业技术人才,开发特色突出、复原性好的技术和产品,打造消费者认可、市场占有率高、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预制菜产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畜牧局配合)
(六)培育预制菜品牌。推动预制菜生产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打造一批质量过硬、社会认可度高的预制菜特色品牌,提升附加值和软实力。推动“老字号”传承升级,挖掘品牌文化内涵,鼓励预制菜领航型企业及其产品参与“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评定,培育预制菜“十大品牌、百强企业、千优产品”。(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畜牧局配合)
(七)加强产销对接。鼓励有条件的市建设预制菜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产品供应链管理、大数据营销等服务,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围绕学校、医院、企业等,大力发展预制菜团餐配餐。推动预制菜销售模式创新,探索在居民区、写字楼等人员聚集区域,设立预制菜自助配售终端。鼓励有条件的市建设预制菜电商基地,研发生产电商适销商品,提升网销能力。支持预制菜企业发展电商,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搭建预制菜产销对接平台,举办各类预制菜产销对接会、新品发布会等,支持潍坊市每年举办农产品加工技术成果交易暨预制菜产业交易会。大力培育预制菜出口产业集聚区、出口示范企业、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畅通外循环渠道,推动预制菜“走出去”。(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配合)
四、构建标准体系
(八)推进预制菜标准体系研制。围绕预制菜产品类别、原料生产、产品供应、加工生产与食品营养及功能等方面,加快预制菜标准研制,支持有关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制定团体标准,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全产业链预制菜标准体系。(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构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完善预制菜行业监管机制,强化预制菜“从产地到餐桌”全程监管。严格落实预制食品生产标准,推动“明厨亮灶”向预制菜生产车间、中央厨房等加工环节延伸,确保预制菜食品安全。支持预制菜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提高行业自律、自我发展水平。推动预制菜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发挥信用监管作用,开展预制菜企业诚信体系评价,加大对违法失信生产经营企业的约束惩戒。(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畜牧局配合)
五、提升创新能力
(十)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预制菜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建设预制菜联合研发平台。支持符合条件的预制菜企业与科研机构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省级以项目竞争方式给予支持,鼓励市、县(市、区)结合相关政策给予奖补。发挥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作用,引导专家、技术、成果向企业流动,提供技术转移、科技咨询等全链条科技服务。(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配合)
(十一)培养预制菜产业人才。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支持预制菜领域人才参与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泰山青年、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省级人才评选,打造高层次预制菜产业技术人才队伍。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一批有经营理念、市场眼光、开拓精神、创新能力的预制菜企业家。加大预制菜产业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鼓励各市开发适合产业需求的职业培训工种目录,纳入职业培训补贴范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配合)
(十二)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研发。聚焦海洋渔业、畜禽等预制菜重点领域,强化产学研合作,集中突破原料质量控制、新产品开发、绿色加工、物流保鲜、全程品控等全链条新型实用技术,推动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扶持预制菜加工装备研发机构和生产创制企业,加快研发推广一批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预制菜加工装备。对符合条件的预制菜产业技改项目等,按银行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35%,给予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贴息支持。(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健康委配合)
六、强化支持保障
(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定期会商重大事项,及时解决行业发展问题。各市要建立相应协调机制,因地制宜,制定细化落实方案,推动预制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省政府有关部门配合)
(十四)强化财政扶持。统筹涉农资金,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等产业融合项目资金和现代农业强县、农产品加工业(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等激励政策,向预制菜产业重点县倾斜。发挥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预制菜产业。各级财政要因地制宜将预制菜产业纳入本级财政支持范围,在不形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前提下,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支持企业建设预制菜产业项目。对工商资本年实际新增投资1亿元以上的预制菜项目,由省市县财政联动按实际新增投资额的1%给予奖补。(省财政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畜牧局配合)
(十五)创新要素保障。对新上的总投资超5000万元、投资强度超300万元/亩的预制菜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保障预制菜企业合理用地需求。落实农产品加工、冷链储运、销售等税费优惠政策,支持预制菜企业发展。建立预制菜产业项目库,优化金融服务机制,量身定做预制菜产业金融支持方案。支持银行机构开发金融产品,加大对预制菜行业企业的信贷资源投入。鼓励保险机构针对预制菜产业开发专项保险产品,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保监局、省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做好宣传引导。大力开展品牌宣传,挖掘地域文化、区域特色、经典产品,讲好企业品牌故事,依托“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好品山东”平台,推动预制菜品牌传播及形象塑造。加大预制菜科普教育,通过群众进企业、产品进社区、知识进课堂等形式,倡导预制菜餐饮新风尚。及时总结预制菜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宣传推广典型模式,营造预制菜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市场监管局配合)
来源:山东省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