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背景
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更好发挥商贸流通业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推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二、制定依据和目的
依据:山东省商务厅《山东省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
目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优化发展环境,构建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企业,为全面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作出重要贡献。
三、重点事项和特色亮点
(一)实施商贸流通主体培强行动
1.加强行业运行监测。持续优化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和商贸流通监测库内的101家样本企业。
2.推动市场主体培育。到2025年,力争限上商贸流通单位总量达4000家以上,年均纳统商贸流通单位600家以上。
3.推进商品市场转型升级。到2025年,力争每个县市区打造1-2个规模较大、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商品市场,全市打造2个以上省级商品市场转型升级基地。
(二)实施城乡商业提质行动
1.打造城市智慧化商圈。到2025年,力争每个县市区打造1-2个数字化、智慧化水平较高的区域性商圈,全市打造1-2个省级智慧商圈。
2.深入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到2025年,实现基础较好的县市区主城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恢复和扩大消费重要载体。
3.持续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到2025年,基本实现县域县有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有商贸中心、村村通快递,90%以上县(市、区)的商业设施均达到“基本型”以上标准,力争3-5个县评选为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
(三)实施商贸服务振兴行动
1.提高餐饮业发展水平。到2025年,力争全市省级绿色饭店达到25家以上。
2.推动家政服务业规范化发展。充分发挥家政协会作用,培育家政服务品牌,每个县市区、功能区每年确定2个以上管理正规、培训到位、服务优良、口碑及社会认同度较高的家政企业作为培育对象。
(四)实施电商质效提升行动
1.完善电商发展生态。到2025年,力争全市升级打造10个样板企业、10家源头工厂,市区范围内打造4个成熟完善的共享云仓。
2.打造电商消费新平台。策划举办系列电商活动,与知名MCN机构合作打造系列专场,推广泰山出品品牌。
3.做优跨境电商体系。到2025年,力争泰安市跨境电商生态体系更加完备,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突破200亿元。
(五)构建“泰畅通”现代物流发展体系
1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到2025年,力争全市培育5A级物流企业2家、4A级物流企业7家、3A级物流企业10家。
2.提升物流服务支撑。到2025年,畅通高效优化、内外互联互通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建成,“内陆港+港口群+全国及跨境主要节点”的网络化多式联运布局初步形成。
3.加快产业深度融合。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进一步降低,新建配套工业产业园的物流园中园或线边库5个以上。
(六)推动商贸流通绿色发展
1.引导商贸流通企业绿色低碳经营。到2025年,力争全市打造2家以上省级绿色商场。
2.完善再生资源新型回收体系。到2025年,力争全市打造1-2家省级再生资源产业园和回收分拣中心。
(七)提升商贸流通保障能力
1.提高应急保供能力。按照“横向布点,纵向连线,区域成网”的思路,形成“布局结构合理、网络支撑有力、物流配送顺畅、运转高效安全”的应急保供体系。
2.强化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严格落实部门监管责任、行业主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按照“三管三必须”的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商贸流通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四、落实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对促消费、稳经济、保民生的重要意义,把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调,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形成强大合力推进发展。
(二)突出政策引导。充分利用各级支持政策,综合运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方式,加大企业支持力度,做好财政、金融和税收等要素保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围绕工作需要和项目推进中的问题,专题研究解决,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强化人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强化职业培训,完善各项技能资格认证制度,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采取企业内训、外部培训、校企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培养适应商贸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四)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尤其是新媒体作用,加强宣传引导,聚焦流通强县、智慧商圈、县域建设、电子商务等亮点工作,及时挖掘典型特色,创新宣传形式,营造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