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动态】肥城经济开发区:厚植人才生态,绘就新型储能产业图景
2024-06-12 浏览量:

在山东省泰安市,有这样一个地方,这里岩盐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达50.2亿吨。经过长年累月的挖掘、开采,在地底下形成数十个,每个容积可达数十万立方米的“盐腔”。随着肥城市的更新和经济发展,这些废弃盐腔和城市深坑去了哪里?将如何解决?

随着山东肥城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的并网发电,其年发电量约6亿度,销售收入2.4亿元。预计到2025年,基地储能规模将达到1800MW,产值突破200亿元……近日,记者走进肥城经济开发区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项目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揭秘”——城市深坑如何变废为“宝”。

“当新能源电力如风光大发时,储能系统就会进入储电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把过剩的电能驱动压缩机,把空气进行压缩,压缩后的高压空气存入地下盐穴中,压缩过程中会产生热能,把这些热能储存在蓄热罐中。”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电力消耗需求较高时,该系统就会进入发电模式。高压空气和热量同时释放,提高温度后的高压空气具有很强的做功能力,可驱动膨胀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把电力送回电网,配合电网进行调峰,实现调度。发电过程不需要燃料,排放的仅仅是干净的空气。

依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技术,2021年9月23日,国际首套10兆瓦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在肥城成功并网发电。该座10MW电站每年可实现1320万度电以上的发电量,在用电高峰时段可为5000多用户供电,年度节约标准煤约4200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1万吨。

今年4月30日,全球规模最大的300兆瓦/1800兆瓦时先进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在肥城市并网发电,这也是国内新型储能技术应用的重要里程碑,将大大提高国内新能源的消纳能力。该项目每年发电量可达6亿度,能保障超过2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肥城市新型储能产业迎来了新的突破。

近年来,肥城经济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委“四链”融合部署要求,立足“盐穴”特殊地理资源优势,不断推进人才、创新、教育资源向盐化工产业集聚,构建“以人才链激活创新链,以创新链推动产业链,以产业链完善教育链,以教育链反哺人才链”的闭环融合生态,加快建设在全国、全省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引领“四链”融合发展示范区。

在盐穴储能工程发展过程中,肥城经开区深化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吸引中国工程院院士杨春和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陈海生团队,引进中国科学院高层次人才33名,全职引进10名博士、5名硕士,为盐穴储能基地建设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撑。

从10MW到300MW,以人才为引领,肥城市新型储能项目发展路径更清晰,发展势头更强劲。地下盐穴变身超级“充电宝”,有关“绿色低碳转型”的生动场景,正在肥城经济开发区不断上演。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