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对于商务工作来说,更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展现大作为、再上新台阶的一年。
今年全市商务工作坚持“1126”的工作思路,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党建引领,紧密聚焦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一个中心,统筹商务领域发展和安全,突出消费扩围提振、外贸稳量提质、外资扩渠提效、招商引资落地见效、开发区提档升级、现代物流跨越提升“六大重点任务”,确保各项指标增幅继续“进八争五奔前三”,全面开创商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一)聚力推动消费扩围提振。今年要将促消费工作摆在首位,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扩大内需的系列政策,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高质量提振消费上持续用力。
一是扎实做好消费品以旧换新。把消费品以旧换新作为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用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发挥国家下达“两新”政策资金最大效应,细化实化各项促消费政策。紧抓春节等消费契机,围绕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加快推动手机等购新补贴、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出台和组织推进实施。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五进”活动,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提高政策知晓率。
二是办好促消费活动。突出“消费季”“消费节”有机融合,开展促进汽车、家电、建材家居、老字号、名优商品、餐饮美食等消费专项行动,市县两级举办系列促销活动100场以上,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场景。各县区要发挥各自特色,做好全年工作安排,突出工作实效,持续掀起消费热潮。
三是建好商贸流通载体。落实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建设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等项目6个以上,打造更多省级智慧商店。深化国家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争取主城区便民生活圈全覆盖。开展省、市特色街区建设评选,积极发展夜经济等新型消费业态,推动“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招引首店经济项目7家以上。充分发挥家电、成品油、餐饮烹饪、老字号协会力量,助力消费主体扩容。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力争促消费、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等上级扶持资金超过往年。
四是抓好社零指标。加大限额以上企业培育力度,通过给政策、抓评比、创品牌,支持骨干流通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围绕农批市场、商业综合体、加油站等领域开展攻坚行动,鼓励个转企、企升限;做好统计监测、服务指导,形成社零指标稳增长合力。加快推进四川长江集团“焕新生活数智矩阵消费纳统平台”项目在县区推广、落地落实,实现税源数据截留本地。2025年,全市社零额增速达到组内前2名。
五是塑好电商生态。组织实施“企业主体培引、城市电商扩容、农村电商提升、发展环境优化”四大行动,打造电商生态体系,2025年争取增加领航电子、义房家居2家网零额过5000万元企业,海泰电子1家过亿元企业,推动建设共享云仓2个以上,打造至少1个省级电商产业集聚区标杆。
(二)聚力推动外贸稳量提质。新的一年,外贸环境将更加严峻复杂,要积极应对新变化、新挑战,巩固我市货物贸易出口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服务贸易、中间品贸易,牢牢稳住外贸基本盘。2025年,全市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增幅力争都在组内前2名。
一是持续强化主体培育。实施外贸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落实《泰安市外贸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方案》,实施“扶优培强”“重点突破”“扬帆起航”企业主体梯度培育计划,推进专题培训、精准服务、外销渠道拓展、跨境电商突破、国际化经营能力提升五项赋能活动,稳定外贸基本盘,深挖优质企业潜力。同时,着力招引一批优质制造业外贸企业、机电高新企业及跨境电商平台企业等出口主导型项目。
二是加力开拓国际市场。实施“泰山品牌全球行”活动,打造“泰山好品”集群出海品牌,2025年组织300家次以上企业参加100个以上境内外展会。落实省级境外市场开拓计划,用好广交会、俄罗斯工程机械展、进博会及日韩、RCEP等区域性进口贸易促进平台,助力企业持续开拓RCEP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扩大二手车对外出口。
三是培育发展外贸新动能。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开展“产业带+跨境电商”培育行动,培强做大外贸新动能。培育市级国有外贸平台,重点承接大宗进口业务,补齐进口短板。发挥泰山区对外开放强县和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岱岳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区、高新区和东平县进口保税仓、新泰泰山内陆港等平台作用,推进石墨精粉、铁矿石等大宗进口项目。引导厦门建发集团、南京苏美达等大型贸易类企业在我市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推进瑞福锂业、福宽生物、恒泽钢铁等进口回流项目进展,“一企一策”力促回流实效。
四是积极拓展新合作。挖掘重点服务外包企业,鼓励支持服务外包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支持现有企业拓展国际业务,扩大服务贸易业务规模,加大服务贸易和外包企业精准培育,加快推动泰盈科技智能客服等业务“走出去”,培育更多智财翻译式的重点文化出口企业。
(三)聚力推动外资扩渠提效。近年来全省利用外资虽然呈下降趋势,但当前外资仍然是稳增长、稳就业的重要支撑,更是推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2025年,全市利用外资增幅力争组内前3名。
一是抓好“书记县长”外资项目。实施“跨国公司、央企国企”对接活动,践行“谈项目必谈外资”的要求,抓好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招引,储备充实全市2025年利用外资项目库。紧盯“三个一批”外资项目清单进展,动态掌握全市在谈、签约、注册外资项目推进情况,鼓励引导企业在注册公司时侧重制造业、高技术相关行业,优化全市利用外资结构。
二是拓宽利用外资方式渠道。统筹利用好“资源、资本、资产”渠道,在光伏发电、盐穴储能、电化学储能、境外上市融资返程投资、企业股权并购、开发区闲置资产利用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合作,实现外资到位,特别是资源类项目,利用外资配比不能低于40%。鼓励企业增资扩股、利润再投资、境外上市返程投资。
三是紧盯重点项目促到位。重点紧盯督促中节能太阳能岱岳500兆瓦光伏复合发电、山东高速能源660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200MW/4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中电国际光伏发电项目等资源类项目加快到资进度;协调推动隆泰金属境外上市返程投资高端风电装备制造等资本类项目加快到资进度;全力督导新型工业化产业园区、省级经济开发区闲置厂房等利用外资等资产类项目加快到资进度。
(四)聚力推动招商引资落地见效。树牢“按图索骥、有的放矢”工作理念,持续打响“登高望远、选择泰安”招商品牌,推动项目投资提速提质提效。2025年,“书记市长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完成投资情况”考核指标力争全省前8名。
一是完善“3+9+N”工作体系。发挥北京、上海、深圳三个驻点招商联络处作用,与市商务局三个专业招商科室有机衔接,与各县市区、泰安高新区、旅开区、汶河新区9个载体单位要形成联动招商之势,与11个重点产业链专班、服务业办公室、现代物流专班等专业机构加强联系,完善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以“延链、强链、补链、展链”为目标,着力开展专业化招商工作,提高招商引资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二是深化“五大”提升行动。深化实施基金招商、代理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提升行动,实施新质生产力前沿赛道招商引资突破行动,重点布局未来产业,采取“基金+项目+园区”“股权+招商+选资”等模式,大力招引数字经济、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等产业的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持续推进“产业基金+资本招商”模式,深化“以投带引”,2025年新对接引进1-2支基金,围绕重点产业签订3-5个委托代理协议,策划编制3-4个产业分析报告。
三是完善“4+2”督导保障机制。按照“在谈项目抓对接、促签约,签约项目抓推进、促落地,落地项目抓服务、促投资”的工作思路,常态化做好在谈、签约、落地、到位“四项清单”管理制度,以“书记县长项目工程”和“项目签约大比拼”为抓手,持续强化督导调度,形成更加科学的激励机制,将项目履约落地作为招商引资的“后半篇文章”做实做细,为全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持续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五)聚力推动开发区提档升级。充分发挥开发区招商主阵地作用,今年我们将开展开发区“比学赶超、创新提升”行动,召开全市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现场会,推动开发区持续做强双招双引、产业培育、创新引领、对外开放等功能,力争开发区在全省今年名次基础上进一步争先进位。
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指导各开发区在职能配置、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调区扩区等方面科学规划,改革创新,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
二是强化开发区产业培育。各开发区要建立产业、项目、问题“三张清单”,推行开发区重要事项及重点指标月调度、季监测制度,强化主导产业培育和大项目推进。推进标准厂房规范提升,提高园区承载能力。
三是提升开发区开放水平。统筹推进综保区项目申报、建设、招商三条线,加快保税物流中心“四证”办理进度,适时启动综保区申报。指导泰安高新区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新泰经济开发区力争2025年在创建国家级经开区上取得较大进展,汶河新区积极争创省级经开区。这里强调一点,全省将加大开发区外资考核比重,年后省里将召开开发区外资暨对标对表创新提升工作会议,对外资工作进行专题部署,要强化开发区利用外资监测通报。
(六)聚力推动现代物流跨越提升。持续锚定“跨越提升”主题,全力打造“泰畅通”现代物流体系,以链式思维推动全市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赋能增效。
一是开展两业融合行动。积极推广速恒物流与普瑞特机械等20个“两业融合”成熟案例,适时举办国内知名5A级物流企业赋能新型工业化系列对接活动,全力推动现代物流业降本增效,引领物流企业和生产制造企业深入融合,协同发展。
二是开展模式创新行动。依托泰安市公铁联运物流产业园、东平县老湖港等重点项目,引导我市制造业企业采用“公转铁”“公转水”联运模式,积极推进发展管廊运输、低空物流等新型运输方式。到2025年底,力争东平湖海通港务1家企业纳入省级多式联运示范企业名单。
三是开展主体培育行动。深入实施“三十”主体培育,梳理拟升规企业并入企指导,做好国家A级企业梯次培育,2025年力争规上企业再增10家。
四是开展项目建设行动。抓好泰山内陆港等通道类项目,加快交投集团城郊大仓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招引多式联运、低空经济、共享云仓等新兴业态,2025年力争招引国家5A级知名物流企业2家。
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要常态化抓好商贸流通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守牢商务领域安全生产底线,严防生产经营安全事故发生,切实维护安全稳定大局。同时,高标准推进“十五五”规划编制,强化对上争取,力争更多重大项目、重大平台纳入全市规划盘子,深入推动商务领域改革创新,在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激发改革开放活力。统筹推动文明单位、文明机关创建,营造积极向上、共同进步的工作氛围。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不断提升法治建设水平。